
近日,景德鎮又一次登上了國際舞臺!美國主流媒體《紐約時報》對景德鎮的這群人進行了專題報道,報道稱,這群青年德藝雙馨給景德鎮陶瓷增添活力,是古老藝術復興的時代動力。
《紐約時報》稱,幾個世紀以來,中國最令人垂涎的瓷器都出自景德鎮的作坊——先由技術嫻熟的匠人制作泥胚,然后在窯里燒制,之后再運往世界各地。
這些作品被擺放在波斯和法國等地的宮廷里。
有些人喜歡青花瓷,還有些人喜歡綠玉色的青瓷大碗。這些都是堪與絲綢相匹敵的中國最棒的出口商品。
報道稱,清朝的沒落以及 20 世紀的戰爭和革命使得這種匠人文化遭到重創。
現在,這一傳統正在復蘇。年輕人紛紛前往景德鎮學習,各種工作室和作坊在景德鎮和周邊的山谷里興起。
一些新的匠人希望憑借他們的技術獲得收入,因為近幾十年來中國中產階級的壯大意味著對瓷器更大的需求。
27 歲的方欣(音)來自廣西,她展示了如何手工制作一個杯子的泥胚。她說:” 我非常喜歡這里的氣氛。許多懷揣夢想的人來到這里。這里有各種各樣的老師,他們教授各種技術和想法。”
對于像方欣這樣的年輕匠人,甚至有一個專門的稱呼:景漂。
樂天陶社的總監劉博文說,這個想法源于陶社的一個畢業生問鄭祎她能否在咖啡館外擺攤賣東西,這個畢業生只想鋪個毯子就行,但是鄭祎堅持搞個正式的有涼篷的攤位。
現在,約有 80 名匠人參與這一集市。他們把自己的作品擺在搭了涼篷的桌子上面售賣。
劉博文來自臺灣,曾在臺灣和美國研究陶瓷藝術,后來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格林斯伯勒分校教書。他于2015 年 12 月加入了樂天陶社。他的妻子、兒子和女兒仍住在美國。
他說:” 自學生時代以來,我一直想到景德鎮來。”
”?這里是圣地。”
景德鎮的魅力,
其實一直吸引著懷揣著夢想與技藝的有志青年們,
從始至終,
景德鎮都有十足的底氣和資格
向國際化大都市昂首挺進!
千年的文化精華,
不斷注入時代活力,
已是景德鎮復興的前奏。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可進入布谷陶瓷商店